暂无相关图片

双硫仑(Disulfiram)

【西药】



简介

双硫仑是抑制酒精依赖的药物,作为慢性酒精中毒的辅助治疗药剂。当与酒精一同服用时,双硫仑可引发厌恶反应。双硫仑治疗过程中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但概率极小,且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损伤,症状可能相当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背景

双硫仑属于二硫代四乙基秋兰姆,具有强效醛脱氢酶抑制活性,干扰酒精氧化代谢,导致乙醛堆积。乙醛可触发戒酒硫产生面红、头痛、恶心、呕吐和出汗等厌恶反应,导致头晕、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心悸、低血压、胸痛和晕厥。双硫仑最初作为驱虫剂,后来人们发现其可产生酒精摄取厌恶反应,于是研究将其作为酒精抑制剂。双硫仑于1948年在美国批准上市,广泛用于治疗酒精中毒。但近年来,因副作用而逐渐被淘汰。双硫仑(商品名:安塔布司(Antabuse))多为片剂,每片250或500 mg,有多种仿制药。建议起始剂量为500 mg,每日一次,使用1至2周,维持剂量为每日125至500 mg。治疗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双硫仑单独给药(未配合酒精)副作用极少,但可导致皮疹、肠胃不适、嗜睡、头痛、震颤和口中金属味。

肝毒性

25%接受双硫仑长期治疗的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轻微升高症状,但仅4%或以下患者升高幅度达正常上限值三倍以上。重要的是,双硫仑已确定可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损伤,症状可能相当严重甚至致死。长期接受双硫仑治疗的患者出现急性肝损伤的比例预计为1/10至1/30,000。肝损伤通常在双硫仑治疗开始后2至12周内出现,重新使用引致的肝损伤潜伏期更短。间歇性治疗时潜伏期可能为3至6个月。临床症状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伤类型一般为肝细胞受损型。皮疹、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较不常见,且程度一般较轻。肝损伤症状可能相当严重,其中出现黄疸症状的患者死亡率至少为10%。 重新服用药物通常会导致肝损伤迅速复发,应予以避免。双硫仑引致的肝损伤临床症状和肝组织检查结果与酒精性肝炎差异巨大:戒酒硫引致的肝损伤类似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局灶性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紊乱、炎症细胞浸润(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无明显脂肪肝症状、中性白细胞或马洛里小体)。20世纪80至90年代,双硫仑常被列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和肝功能衰竭的最常见致因之一。近来,戒酒硫使用范围减小,相关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损伤病例也极为罕见。

长期双硫仑治疗可导致肝细胞充满同质嗜酸性粒细胞,类似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毛玻璃样变。

损伤机制

双硫仑引致肝毒性的机制可能是异质超敏反应,因为常出现免疫超敏症状(皮疹、发烧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活检常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渗透;重新给药即刻导致血清酶再升高。

用药结果和药物管理

双硫仑引发肝损伤程度包括轻微的血清酶短暂无症状性升高、症状性黄疸型肝损伤、急性肝功能衰竭或死亡。双硫仑引致黄疸型肝毒性时的死亡率很高,若出现肝损伤症状或体征应立即停药。若及早停药,则4至6周内可完全康复。重新服用药物会导致病情快速复发,应予以避免。无资料表明双硫仑与其他治疗酒精依赖的药物间存在交叉敏感性,从而引起肝损伤。


物质滥用治疗药物
伐伦克林 叔丁啡、叔丁啡/纳洛酮 纳曲酮 尼古丁 阿坎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