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突变特征分析显示吡咯烷核生物碱对肝癌的作用

2021-02-01

突变特征分析是识别癌症病因的有效工具。人类经常会接触到吡咯烷嗪生物碱(PAs),这是广泛分布在草药和食品中最常见的致癌性植物毒素。但是,由于缺乏人类流行病学数据,世卫组织将PA归类为II类致肝癌物。近日,由研究人员使用PA突变特征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研究PA暴露与肝癌的相关性。

研究者对香港34位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和测量到了32%的吡咯蛋白加合物(PPA)(PA暴露生物标志物)。研究者进一步描述了小鼠和人肝细胞(HepaRG)中PA逆转录酶的诱变和致瘤作用模式。逆转录酶诱导DNA内吞,DNA损伤并活化致癌性肝祖细胞,从而引发肝癌发生。作为PA诱导的突变独特分子指纹,PA突变特征来自逆转录暴露的小鼠和HepaRG细胞外显子组突变。值得注意的是,PA突变特征已在PPA阳性肝癌患者的基因组中得到验证,但未在PPA阴性患者的基因组中得到验证,从而证实了这种生物标记物在揭示PA相关肝癌中的特异性。此外,研究人员还检查了1,513个肝癌基因组中建立的PA突变特征,发现与PA相关的肝癌在亚洲潜在流行:中国大陆(48%)、香港(44%)、日本(22%)、韩国(6%)、东南亚(25%),但在西方国家则比较少:北美(3%)、欧洲(5%)。

从上可知,这项研究提供了PA相关肝癌的第一个临床指征,并发现了肝癌患者中PA暴露出乎意料的广泛影响,为预防PA相关的人类肝癌奠定了科学基础。

文章来源:https://aasld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hep.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