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新青霉素II(Oxacillin)

【西药】



简介

新青霉素II是第二代青霉素类抗生素制剂,适用于治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新青霉素II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异质肝损伤,但情况较为罕见,其更经常引致无黄疸的血清转氨酶短暂性升高。

背景

新青霉素II是第二代青霉素,高度耐青霉素酶,适用于治疗产青霉素酶的细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新青霉素II于1989年在美国通过审批,至今仍普遍使用。新青霉素II适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致的中重度细菌感染,包括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和瓣膜性心内膜炎。新青霉素II既有口服制剂也有肠外制剂,有多种仿制药。新青霉素II肠外制剂建议剂量为250或500 mg,每4至6小时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连续给药1至8周。新青霉素II口服制剂建议剂量为500 mg,每4至6小时一次,但口服制剂已鲜少使用。常见副作用包括疲劳、焦虑、头晕、腹泻、恶心、发烧和超敏反应。

肝毒性

新青霉素II可能引致两类肝毒性,第一种因高剂量静脉注射引致血清转氨酶急性短暂性升高;第二种病程迁延,常为淤胆性异质肝损伤,与其他二代青霉素引致的肝毒性类似。

静脉注射过量新青霉素II常引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超出正常上限值2至20倍,多于治疗开始后1至3周出现。碱性磷酸酶含量仅轻微升高。可能出现发烧、非特异性腹痛和恶心症状,但极其罕见。部分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皮疹和关节痛并不常见。停药或转用低剂量制剂(特别是口服制剂)时,血清转氨酶在1至2周内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不出现黄疸。新青霉素II与天然青霉素、克林霉素或萘夫西林无交叉过敏反应。静脉注射羧苄青霉素可导致相似的症状。艾滋病病毒测试呈阳性的患者比无受感染者更容易出现肝毒性。

除了高剂量静脉注射治疗中常见的无症状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外,新青霉素II还可能引致罕见且迁延的淤胆型肝炎,症状多于治疗开始后1至6周出现,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这一类异质肝损伤与双氯青霉素及其他二代青霉素症状类似。可出现免疫过敏症状如:皮疹、发烧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并不明显,且未发现自身抗体合成。该类肝损伤时间长,但一般在发病后1至2个月内消失。

损伤机制

高剂量新青霉素II治疗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升高的原因目前未明,可能是直接轻微肝损伤引致的。发烧比较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皮疹也可出现。发作期的肝活检显示轻微局灶性细胞损伤。新青霉素II(及其他相关青霉素)特异质反应很少伴有超敏或过敏症状,但其部分特点提示这种机制,例如再给药后肝损伤复发与青霉素过敏史相关。目前新青霉素II相关的淤胆性肝损伤报道极少,因此无法证明与可能的HLA(人白细胞抗原)相关,例如HLA-B*5701基因型与氟氯西林引起的肝损害有关。

用药结果和药物管理

新青霉素II高剂量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一般为良性,无临床症状,治疗停止或转用其他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后,血清转氨酶迅速恢复正常水平。胆汁淤积型肝炎非常少见,可出现临床症状且持续时间长,但并不会引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或永久性肝损伤或胆管消失综合症。强的松已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但其疗效不明,且可能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告知曾经用药出现过肝损害的患者,避免再次使用萘夫西林、双氯青霉素等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暂无相关图片 暂无相关图片 暂无相关图片
青霉素(耐酶青霉素)
萘夫西林 双氯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