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

【中药】



【异名】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

【拉丁名】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基源】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有小毒。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主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皮肤湿疹;疥癣;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15~24g,或入九、散;或提取土荆芥油,成人常用量0.8~1.2ml,极量1.5ml,儿童每岁0.05ml。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未知分类药
七荆介 蜂头茶 大风子 黑面叶 农吉利 一叶萩 蓖麻子 苦楝子 及己 野百合 大尾摇 铅丹 油桐子 相思子 冬青叶 藤黄 八角茴香 喜树 猪屎豆 七叶一枝花 钩吻 鱼藤 川木通 萱草根 葛根素 望江南 桂皮 合欢皮 马桑 广豆根 硝石 棉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