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药物致胆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2017-08-24

肝内小胆管的损伤、破坏为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的常见病理表现,但在药物性肝损伤中并不常见。此项研究旨在评估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病理证实的胆管损伤发生率、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

研究纳入363名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肝活检证实患者是否存在胆管损伤,并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特点、病因和预后。西药、中药和保健品所致36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26例患者肝活检证实存小胆管的破坏及消失,其中14例为胆管中度至重度破坏(残存小叶间胆管/汇管区数量< 50%),12例中轻度(50%-75%)。2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虽有差异,但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胆汁淤积性肝炎表现。导致该病的常见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例),替莫唑胺(3例),各种中药产品(3例),阿奇霉素(2例)及15种其他药物或保健品。与无胆管损伤的患者相比,出现胆管损伤、消失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慢性肝损伤(94%vs. 47%),通常表现为胆汁淤积症,有的甚至十分严重。患者尽管给予激素和熊去氧胆酸治疗,由于进行性胆汁淤积,仍有5名死亡,2名行肝移植术。肝活检时肝内胆管的损伤程度为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论:急性淤胆性肝炎患者中,病理显示的肝内小胆管破坏、消失可能为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早期的不利预兆因素,但目前尚无预防或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