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MiroRNA-122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
2015-06-03

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于岩岩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Gyongyiszabo博士报告了MiroRNA-122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

ALT(丙氨酸转移酶)和AST(天冬氨酸转移酶)两种酶对肝损伤的判断并非那么完美,缺乏损伤器官特异性,也不能够断定损伤的原因,更不能区分炎症与坏死。因此,需要有更敏感、更特异、更稳定的生物标志物,以协助肝损伤及预后的判断和疗效的评估。

微RNA(micro RNAs 或miRNAs,)是一组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可抑制或降解靶mRNAs的翻译,下调靶基因的表达,血循环中的miRNAs水平相对稳定,尿液、羊水、乳汁中,均已证实miRNAs的存在,miRNAs与脂蛋白或蛋白结合,以直径为50-100nm的核内体的形式存在,在细胞间发挥作用。不同的miRNA具有相应的组织特异性,越来越多的miRNAs被鉴定,其参与细胞发育、表型、分化代谢和应急应答,不同疾病状况下,循环miRNA水平变化可反应相应器官功能的改变,因此,可能成为器官损伤评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MiroRNA-122(miR-122)产生于肝细胞,占肝组织中miRNAs的70%。肝损伤时,血浆miR-122水平明显升高,与ALT相比,升高时间相对早,升高幅度更明显,且与病理变化相对一致,在不同个体间反应一致,miR-122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的肝组织中,在小鼠、大鼠及人体的研究中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如在( APAP)导致的小鼠肝损伤后早期,miR-122水平成倍增加。有研究发现,NASH模型中,血浆中miR-122水平升高,但肝组织中miR-122水平下降,其机制不清;已发现,miR-122可调控肝组织中的MAP3K3,增加NASH 患者的NF-B,使HIF-1α、氧化酶和波形蛋白增加,提示其参与NASH的发生和纤维化,在药物导致的肝损伤中,通过波形蛋白等参与损伤发生。

对miR-122,应进一步扩大验证规模,包括对不同年龄患者的验证,也需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法,如定量检测,以实现更准确的损伤评估和疗效判断,对miR-122指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DILI的机制也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