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西药】



简介

吲哚美辛是强效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般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关节炎。吲哚美辛治疗可能导致异质药物性肝损伤,但情况较为罕见。

背景

吲哚美辛为甲基吲哚,属于乙酸衍生物类非甾体抗炎药。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类似,吲哚美辛具有退热、止痛和抗炎功效。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剧痛和炎性介质)合成从而达到疗效。吲哚美辛于1965年经美国批准上市,现仍广泛使用。每年250万以上的处方药均含吲哚美辛。吲哚美辛适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慢性关节炎,包括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及急性肩痛和痛经。吲哚美辛为处方药,剂型包括胶囊剂(25、50和75 mg),环视片剂、栓剂和口服溶液剂。吲哚美辛有多种仿制药,商品名包括Indocin、 Indochron、Indolar、Indo-Lemmon和Zendole。治疗成人慢性关节炎的建议剂量为25至50 mg,口服,每日两次至三次,相应增加剂量直至控制症状,最大剂量为200 mg。 吲哚美辛的非肝脏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嗜睡、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腹泻、外周性水肿和超敏反应。

肝毒性

超过15%接受吲哚美辛长期治疗的患者出现轻度和暂时性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少于1%的患者出现丙氨酸转氨酶轻中度升高(升高幅度为正常上限值3倍以上)。吲哚美辛导致伴有明显黄疸的肝损伤的病例极其罕见(预计1.1/100,000,处方给药),文献中报告的病例少于12例。临床症状或黄疸潜伏期各不相同,但一般为治疗开始后1至8周内,尽管部分患者潜伏期长达4至6个月。初期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症状,后出现黄疸。以酶升高为代表的肝细胞型损伤最为常见,但也有胆汁淤积和混合型的病例报道。过敏表现和自身免疫特征并不常见。肝损伤通常为自限性,在1至3个月内即缓解,但仍有少数致死病例报道,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斯蒂尔病患者高剂量服用吲哚美辛尤其易出现该情况。多数已报告的重度吲哚美辛相关肝毒性病例患者患有潜在慢性肝病。

损伤机制

吲哚美辛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尚不明,但有可能是代谢产生的毒性中间产物引起。

转归和严重程度

吲哚美辛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一般为轻中度,持续时间短,但可能进展至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死亡。大规模病例研究表明,吲哚美辛很少是被认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原因。重新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应予以避免。各类非甾体抗炎药肝损伤是否存在交叉敏感性尚无定论。患者因吲哚美辛出现明显临床急性肝损伤后应避免使用其他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舒林酸、依托度酸、甲苯酰吡啶乙酸等)并谨慎使用其他类的非甾体抗炎药。


暂无相关图片